• 首页
  • 新闻
  • 资讯
  • 信创
  • 联系我们
  • 国产恋综开始对准“牛马”了

    “你在哪儿工作?大钟寺。”“你呢?西二旗。”当《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里的男女嘉宾,用互联网地名 “黑话” 打完招呼后,两人默契相视一笑,随即吐槽 “有种对暗号的感觉”,北京互联网打工人的默契瞬间拉满。最近,芒果TV这档号称“班味”最重的恋综,将镜头对准10位在北京打拼的“牛马”打工人,他们利用5天年假,飞来

    43

    2025-10-24

  • 网易互娱连走三人?丁磊对广州藩王的精准切割

    广州还是中国游戏第一城吗?恐怕在广州发家的丁磊并不这么认为。就在一周前,网传网易BOSS丁磊突袭广州(另有网易内部传言说,丁磊召集所有广州高管前往上海开会),对网易互娱事业群下属的梦幻事业部、第十事业部展开“现场整顿”。紧随其后,10月17日便传出了梦幻事业部《世界之外》制作人璇子,选择离职的消息,自此拉开

    27

    2025-10-24

  • 54岁的马斯克,卷不过39岁的机器人新贵?

    你敢信?马斯克正在被一个年轻人“抢风头”。2025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两大主角——特斯拉的马斯克与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几乎同一时间宣布要推出第三代机器人。但当Figure 03在10月10日亮相并迅速刷屏时,马斯克的Optimus依旧“半遮半掩”,只是放出几段金色外壳与爆米花演示的片段,还强调那只是V2.5。更直观的差距

    41

    2025-10-24

  • 股价在争议声中狂奔,穿透固态电池AB面 | 行业风向标

    固态电池概念在资本市场扶摇直上的背后,产业化仍是难而长远的马拉松式竞赛。(图片系AI生成)绵延一年多的固态电池行情,近来依然狂飙,在“宁王”带领下,俨然A股市场最靓的板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9月17日,固态电池指数(8841671.WI)累计大涨52%,尤其4月9日“关税劫”后至今,累计涨幅67%。这其中,上海洗霸(6032

    43

    2025-10-23

  • 闻泰惊醒梦中人

    近日,闻泰科技一纸公告引发中国半导体行业地震。九月底,荷兰政府下令冻结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在全球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为期一年。闻泰科技,这家创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跨境并购纪录的公司,被推入地缘政治拉扯的风暴中心。七年前,它以超330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制造商,从手机代

    42

    2025-10-23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芯股份”或“武汉新芯”)作为长控集团旗下“双子”之一,与长江存储互为兄弟公司,明星光环虽不及后者更闪亮,其一举一动也吸睛度十足。

    此种背景下,去年公司从股改到IPO递表上演的“速度与激情”自然备受瞩目。

    武汉新芯的IPO时间表可以概括为“3月股改、9月受理,中间零停顿”,真正做到了“股改完成即辅导、辅导结束即递表”。从“股改基准日”到“交易所受理”仅相隔185天,远超可比公司,放在整个A股半导体板块都堪称闪电速度。

    这般风驰电掣劲头,却在2024年9月30日递表之后“遁入尘埃”。

    彼时,作为“科八条”后第二家获得受理的科创板IPO项目,沪深交易所2024下半年受理的第一家IPO企业——武汉新芯被受理后就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IPO审理进程骤然放缓,公司两度因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而更新招股书。

    一年来,随着财务数据几次更新与监管问询深入,各种问题逐一暴露,公司遭质疑领域涵盖财务真实性、盈利能力、关联交易、资金用途、研发能力、信息披露透明度等IPO审核多个重点关切,9月29日最新一版招股书更因业绩断崖式反转而令外界大跌眼镜.….武汉新芯的IPO之路,俨然从最初“科创板重启首单”演变为“问题缠身”的典型代表。

    《公司观察》对其“病因”溯源剖析过程中发现,这个国内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细分龙头在半导体“重资产、高折旧、高研发投入、高风险”这种“行业魔咒”笼罩下的左突右支、生死一搏,既有个体特征也集聚共性,在半导体国产替代宏大背景下,构成一个关于资本、技术与市场博弈的生动案例。

    “遮羞布”滑落

    武汉新芯成立于2006年,虽然业内深耕近20载,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依然明确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专注特色工艺的晶圆代工厂(简称“特晶工厂”)。与追求最先进逻辑工艺节点的台积电、三星等不同,武汉新芯的战略重心聚焦于几个细分市场,业务主要围绕三大技术平台展开:特色存储、数模混合和三维集成。

    特色存储是武汉新芯的传统优势和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专注于NOR Flash和MCU(微控制器)等产品的晶圆代工,并同时经营自有品牌的NOR Flash产品。尽管占比逐年下降,但其作为“现金牛”的业务地位依然难改。

    数模混合业务被武汉新芯视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该业务主要提供CIS和RF-SOI(射频绝缘体上硅)等产品的晶圆代工。目前武汉新芯的55nm RF-SOI工艺平台已实现量产,在RF-SOI市场旺盛需求下,其数模混合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9.55%快速提升至近年来的32%以上。

    三维集成业务是武汉新芯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与面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申报募投的“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三期项目”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大幅提升三维集成的产能,寄希望该业务未来能随募投产能释放而成为又一增长引擎。鉴于募投项目已于2024年启动建设,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约13%跳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

    通过这番简要勾勒不难感受到一种印象:如果说兄弟公司长江存储是“国家战略旗舰”,武汉新芯就更像一个“专打行业补丁的特种兵”。

    然而,原本的一派正气形象,却在最新一次“业绩变脸”中突然变形。

    9月29日更新的招股书,交上的是一份显著业绩变脸的“补作业”——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从持续盈利转为巨额亏损近亿元,且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将进一步扩大亏损,区间为-2.8亿元至-2.5亿元。”

    盈利如“陷入休克”般坠落,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固定资产折旧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扩大等因素影响所致。”

    事实上,这些常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且更重要的原因——来自关联方“公司二”的技术授权费在2025年遭遇“断粮”。该变化如同突然滑落的“遮羞布”,将公司自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孱弱的真相暴露无遗。深入剖析此项交易的细节、关联方背景及其对公司的多维度影响,成为理解武汉新芯真实经营状况的起点。

    授权费“断顿”下的盈利“硬着陆”

    据公司披露的问询函回复材料,武汉新芯与一家名为“公司二”的关联方签订了一份技术许可合同。该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武汉新芯向“公司二”授权其拥有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制造相关技术,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

    CIS技术是数模混合业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市场。武汉新芯在CIS领域具备全制程技术能力,是国内首家量产BSI(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晶圆代工厂,其技术实力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

    该笔技术授权交易采用“固定+浮动”的定价结构,对应收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额为5.7亿元人民币的固定对价,第二部分是上限设定为5.17亿元人民币的“提成费”。

    其中,固定对价由关联方“公司二”分三阶段支付(2023年50%、2024年30%、2026年20%),前两个阶段已确认收入。

    由于技术授权业务为纯技术输出,几乎无直接成本亦无需资本开支,其毛利率接近100%,因此绝大部分收入都能直接转化为利润。在2023和2024年,这种“一次性收益”成为新芯股份净利润的“顶梁柱”。

    2023年度,新芯股份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其中技术授权贡献2.47亿元,占净利润比重接近63%;2024年度净利润2.01亿元,技术授权费贡献1.49亿元,占净利润比重超过74%。

    相比之下,该技术授权业务的可变对价部分(即提成费)则不确定得多:其与“公司二”未来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销售挂钩,这意味着武汉新芯未来能否从这笔交易中获得更多收益,完全取决于“公司二”后续的商业化成功与否。

    当一家晶圆代工企业的连续两年的净利润当中的63%、74%要靠技术授权,这样的利润结构自然蕴含着相当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其程度之甚,很快在2025年暴露无遗。

    2025年,技术授权无对应履约义务,一次性收益在本年度为零。正如有收益的两年里对其财务报表产生立竿见影的美化效应一样,2025年技术授权收入的消失,同样令公司利润立竿见影遭遇断崖式下跌。

    这种高度的利润依赖,使得公司的盈利质量受到严重质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有理由担忧,公司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来“粉饰”其财务报表,以在IPO前呈现出更好的盈利状况。

    或许是出于回应,新芯股份在更新的招股书里,将“技术授权许可费收入产生的利润占比较高”新增为风险因素之一。

    固定资产“折旧黑洞”

    技术授权费的断档与新芯股份业绩“变脸”的关系类似导火索,其财务恶化的更深层次推力在于公司自身晶圆主业盈利能力的孱弱:正是在主业“造血”功能不够背景下,外部“输血”中断才会引发企业盈利数据“变脸”。

    那么,作为“背靠名门”且已深耕近20载的“国内领先半导体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武汉新芯是如何陷入主业亏损境地?

    梳理行业其他代表公司2023-2025H1财务数据会发现:过去五年,NOR Flash 确实经历了“涨价—暴跌—弱复苏”的剧烈波动,但同期主要“友商(中芯、华虹、晶合、旺宏、华邦)”均能保持盈利,只是利润厚薄比景气高峰时期下滑。也就是说,其他公司即便在周期底部出现利润大幅缩水,仍能维持20% 上下的毛利率并持续盈利。

    武汉新芯“利润休克症”透视:特晶龙头,困于“重资产魔咒” |深度

    一年来,随着财务数据几次更新与监管问询深入,各种问题逐一暴露,公司遭质疑领域涵盖财务真实性、盈利能力、关联交易、资金用途、研发能力、信息披露透明度等IPO审核多个重点关切,9月29日最新一版招股书更因业绩断崖式反转而令外界大跌眼镜.….武汉新芯的IPO之路,俨然从最初“科创板重启首单”演变为“问题缠身”的典型代

    39

    2025-10-23

  • 美年健康“瘦身”渡劫

    “到2020年底,预计达成1000家分院的战略目标”,美年健康2017年喊出的豪言至今仍未实现。今年中报显示,美年健康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分院总数共计566家,较2024年底还减少了10家,更是远不及2017年约600家的数字。更为糟糕的是,美年健康的业绩趋势疲态尽显,今年上半年营收41.09亿元,已经连续两年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

    47

    2025-10-23

  • 金价狂飙背后:一克千金,三代一心

    手机推送的叮咚声、电视新闻主播亢奋的语调、还有楼下大妈们陡然拔高的议论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仿佛在2025年的这个秋天,共同烹煮着一锅名为“黄金”的沸腾火锅。锅里的主料,是那个短短几天便达成的刺眼而炫目的数字:4378美元/盎司。这锅滚烫的汤汁,也不可避免的泼进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二十八岁的李哲盯着屏幕上

    26

    2025-10-23

  • AI原生架构,正在重塑企业AI战略落地的底层逻辑

    是时候,做一家AI原生企业了。大模型落地元年,为什么企业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情绪有增无减?2025云栖大会人声鼎沸,其中既有CXO级别的高管,也有站在AI一线的各种角色,所有人都希望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这恰恰是当前行业最稀缺的共识。大模型时代,业界广泛共识的“AI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确实构成

    39

    2025-10-22

  • 上一页
  • ···1011121314···
  • 下一页
  1. 最新文章

    • ThinkPad×端脑科技:算力平权之路,与思考者同行

      2025-11-08
    • 红魔七周年力作,红魔10 Air4.16日全球首发

      2025-11-13
    • 新时代的「赶海人」,盘拓科技重塑信息挖掘蓝海

      2025-04-01
  2. 热门文章

    • 《异形:隔离》新作开发中! 续作消息令人振奋

      2024-10-09
    • 华为HarmonyOS NEXT明日开启公测:首批支持Mate 60/X5系列等 Pura 70无缘

      2024-10-09
    • DOLE公链前沿资讯颠覆区块链思维

      2024-09-04
  3. 推荐文章

    • ThinkPad×端脑科技:算力平权之路,与思考者同行

      2025-11-08
    • 红魔七周年力作,红魔10 Air4.16日全球首发

      2025-11-13
    • 全球首发手机水冷黑科技,红魔11 PRO系列引领手机散热新纪元

      2025-10-18
友情链接:
  • 区块链日报
  • 中关村在线
  • 太平洋科技
  • 手机中国
版权所有 © 北京燚燊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4087712号
法律声明隐私条款
  • 电话咨询
    18201106744
  • 返回顶部